攀登山名:塔曼山(H2130M)三等三角點基石6263號
玫瑰西魔山(H1882M)北岳登山協會不銹鋼基點
巴博庫魯山(H2101)一等三角點基石
塔曼山是新北市第一高峰。以桃園復興鄉巴陵原住名語得名,塔曼原是巴陵原住名語舊稱。原住民語塔曼另外一層涵義則是「被神木圍繞的地方」泰雅族塔曼社以塔曼山到巴博庫魯山周遭為傳統獵場。塔魔巴路線沿線山羌、飛鼠出沒頻繁。
玫瑰西魔山舊稱美奎西莫山,山頂無展望,但有一顆特大長相奇異的高山杜鵑。巴博庫魯山亦稱馬來望山,原著民語是「棺材」之意,因為山頭遠眺很像棺材。是新北第二高峰,在「復興三尖」中排行第二。
登山口:上巴陵塔曼山大水口登山口進。明池遊客中心登山口出。
預計規劃行程:兩天一夜,第一天晚上在大樹牆營地休息。
DAY1:大水塔登山口→塔曼山頂→玫瑰西魔山→玫瑰池鞍部營地→玫瑰池→大樹牆營地
DAY2:大樹牆營地出發→巴博庫魯山→下明池傳統路線。
實際縱走路線:
DAY1:大水塔登山口→塔曼山頂→玫瑰西魔山→玫瑰池鞍部營地休息
DAY2:玫瑰池→大樹牆營地→巴博庫魯山→下明池陡下新路線。
全程路徑長:21.2公里(GARMIN910XT
GPS軌跡)
高度落差:900公尺
難度:高
自從上月參加武友ALEX推坑的北橫四稜溫泉之健行團後,對少人攀爬但景色秀麗的中級山岳產生興趣。陸續添購登山所需裝備後。武友兼山友的ALEX把九月份目標訂在山岳界素有「中級山聖殿」的塔魔巴縱走,這條路線須跨越新北市第一高峰塔魔山→玫瑰西魔山→再爬上復興三尖之一的巴博庫魯山。
我還單純認為,大概就是北橫四稜溫泉的陡上陡下來個數遍的難度吧。加上平常有微薄運動習慣,認為應該拚一下就可順利拿下三座中級山岳壯舉。興沖沖的添購雨鞋、護踝等潮濕、陡上陡下頻繁的中級山岳必須裝備後。讀了網路「健行筆記」和部分熱心山友的網路文章,研判應該是可順利完成的踏青之旅。
但行前根據眾多山友資訊:玫瑰池水質黃濁且有寄生蟲,研判就算使用登山引水過濾器,器材耗損太大,決定兩天全程使用自背引水。加上ALEX事先申請入山許可通過,九月12日登山之行勢在必得。臨行前晚整理裝備,發現未加上糧食、和尚未到手的帳篷,光飲水、山刀、睡袋、鍋爐等裝備就逼近15公斤。心中著實忐忑不安。
當天先到中壢與ALEX共進早餐後,出發上巴陵派出所登記,原本預計清晨八點半出發,實際抵達登山口已經9點半。根據氣象預報兩天的降雨機率都低於20%。看來老天待我們不薄,若攀登中級山下雨,那狀況應該比打越戰深陷叢林泥沼好不到哪裡去。抵達登山口時幾無停車位,勉強將小車停在水塔旁整裝出發,看到前後出發攀登塔曼山的山友約數十人,心中直納悶:「不是說中級山很少人爬嗎?」
在這裡見到自行騎車到此會合的山友麥克和阿光。麥克是ALEX的好友,兩人熱愛攀登山林,阿光則是麥克介紹的山友,因為光哥有攀登巴博庫魯山接復興尖山的經驗,所以請他來當開路攻擊手。加上人多在中級山荒蔓叢林中彼此有個照應。
這時才發現自身嚴重疏忽,我的登山杖竟然擺在客廳忘了帶出門。所幸ALEX有多帶一根容借。原本以為沒帶登山杖乾脆徒手爬山算了、沒啥大不了,後來歷劫歸來後,才發現沒有登山杖可借力使力,我一定完成不了跨越塔魔巴的壯舉。在此衷心感謝ALEX,而且他的登山杖在第二天下明池被我弄歪了,我一定要買一根還給山友XD。
從登山口直攻新北第一高峰塔曼山,這段路因為山友、觀光客登山人潮算多,沿途步道修整得相當好,算很類似郊山氣氛的中級山。唯一不同的是沿路檜木、杉木等百年千年巨木相當多,歷年來遭山老鼠盜伐創痕也很明顯。一開始的陡上大夥氣喘吁吁,很羨慕單攻塔曼山的山友輕裝便捷,我們卻得背著10多公斤的大背包努力對抗地心引力。
後來身體熱開了,頓覺這段山路並沒有太難走,也沒有太多需要爬上攀下手腳並用的艱險路段。約花了3小時40分鐘順利攻上塔曼山頂。在山頂上匆匆合照後,因為山頂用餐休息山友除了我們外約有7~8名男女,而且看裝備都是攜行重裝,研判跟我們一樣要過夜完成塔魔巴縱走的山友。我們在攻擊手阿光有經驗的引領下,直接離開塔曼山頂前往附近另外一處有展望的平台。
但很可惜午後豔陽頓失,塔曼山區瀰漫大霧。時間已經逼近13時30分。我們決定吃飯休息只有15分鐘時間。後立即開拔前往玫瑰西魔山。吃飯閒聊時四人都在想:在塔曼山重裝休息山友們有男有女,從我們登上峰頂到離開、我們用餐結束要出發時都仍未動身。ALEX和小光調出預存在手機的等高線圖,研判接下來的路不好走,隨後開拔也證實陡上抖下的假山頭和瘦陵越來越多,地形益見險惡。
剛離開塔曼山頭,還能聽到後方登山隊無線電回報前後位置的聲音。但約14時左右感覺我們距離和他們拉開,再也聽不到這些山友聲息。我們也專注於腳下的踏點,陡下找點、陡上找路成為踩踏的慣性。這段路上趕路的精神壓力逐漸湧現。只能說路途比上塔曼山的時候感覺困難很多倍「這是登山網路文章上看不到的,好像沒有山友反映過這段路不好走」但是走起來真的相當艱險。
中間大家閒聊,我們衷心希望後面那批山友可以當機立斷撤退,雖然看它們背包外掛地墊帳篷,應該是有過夜橫渡縱走的打算,但我們認為自己的出發時間都太晚了,他們若同要到玫瑰池營地,最快也會在晚上八九點左右,會有三個小時摸黑走山,感覺相當危險,玫瑰西魔山周遭又無寬廣腹地可供迫降。在結果未明狀況下只能希望它們做出正確的決定。
下午起大霧後,玫瑰西魔山周遭呈現和塔曼山區完全迥異的氣氛。塔曼給人一種生趣昂然的氣息,而玫瑰西魔則是安靜死寂,安靜到連一絲蟲鳴鳥叫聲都聽不到。耳朵甚至在極其安靜下會聽到在打坐心緒極度安靜時才有的高頻耳鳴聲。這是攀爬一般郊山沒有的特異感覺,因應是山處荒僻,真的平常太少人走吧。
陸續陡下陡上攀過幾個假山頭,順利在下午五點攻上玫瑰西魔山(山名是原住民語發音直譯,也有個比較嚴肅的名字叫做美奎西莫山,但因鄰近玫瑰池所以均以美麗的玫瑰名之)山頂無基點,只有北岳登山協會豎立的不銹鋼空心基座,大夥匆匆合影稍作休息後,趕赴玫瑰池營地。
我們根據路程和日落時間研判,今天要走到大樹牆營地可能得到半夜。決定改變行程夜宿玫瑰池鞍部營地。這段路根據事後GPS航跡研判是比較可以檢討的地方,網路山友資料是約走半小時,陡下約90公尺。我們約走了70分鐘,陡下150公尺,有可能是攜帶型運動手表的GPS失準,但更有可能是之前颱風過後部分路條遺失,從等高線圖看來我們並未朝著塔曼溪較低的等高線陵線行走,而是往稍高處偏離後、最後來個大陡下抵達營地。
因時間接近晚間七點,大夥未及休息,卸下裝備就開始紮營。ALEX幫我新添購的單人帳相當棒,簡單的Y型輕量化營柱支架,組裝容易,連我這新手在他是犯後都可順利起帳。便開始簡單的生火添水煮食,順便消化背包中的重量。晚間氣溫陡降到約10度,我太輕忽中級山的難度,攜帶的更換衣物都是夏天短裝,僅有一件薄外套,但歷經一天登山也都濕透。而身後那批學生山友始終都沒有出現。(寂寞的深山中,真的很希望有山友熱鬧共食共飲共聊天呀!)
吃晚餐時感謝ALEX辛苦背負啤酒上山,晚間八點多大夥酒足飯飽便入帳休息,所幸添購睡袋夠暖,稍稍彌補攜帶衣物不足的窘境。睡到半夜忽然感覺外帳震動,醒來還聽到帳篷外有粗烈喘氣聲,感覺應該是山羌一類的動物在翻弄我們遺留在帳外的食物殘渣和垃圾。但在孤山野嶺萬籟俱靜的陌生環境中,除了山刀在手外,真的遲遲無法鼓起勇氣起身去一探究竟。
隔天六點起床,便輕裝下玫瑰池瀏覽,果然如山友回報資料,池水沼澤化水質惡劣,但伴隨著巨齡倒木和晨霧景致特殊,和大夥合影後趕緊回鞍部收帳準備起拔。這裡犯下另個錯誤便是起拔時間太晚,約在早上約九點時間出發,造成最後明池陡下山路的摸黑風險。(事實上是我腳程太差拖累大家了><”)
出發到巴博庫魯山路上並不好走,最大的原因是因為颱風過後,感覺沒有中型以上的登山隊伍經過,路條流失嚴重。更重要的是沿途倒樹眾多,或形成橫阻,嚴重的變成中大型的樹牆,得不斷翻高低爬、甚至攀爬險境通過。而且路都仰賴在前方的攻擊手阿光和麥克幫忙搜尋舊路跡、獸境。或以豐富登山經驗研判可攻略的路徑。ALEX則不時趁有微薄訊號時拿出手機跑GPS模擬器,確定等高線圖及路線有無偏差。
整個上午大夥就在接連不斷的假山頭中和倒木枯枝奮戰。我則兩隻大腿輪流抽筋,過程中感謝ALEX的神祕藥膏,讓我的雙腿得延長工作時間。在登上巴博庫魯的路上,有一次陡下我踩踏點研判錯誤,整隻左腳卡在樹洞中,人直接摔倒,加上雨靴薄壁沒啥保護力,左腳登時腫了起來。攻擊手阿光聞聲立刻奔回來接應我手上重超過15公斤的背包,貼心地狂奔回去探路,直到下個休息點確認我還能走,才把背包還我。(阿光你的體力真是妖怪呀!)
經過大樹牆營地稍作停歇後,約13時攻上巴博庫魯山,總算順利拿下第三座中級山頂。在山頂遇到四名是單攻巴博庫魯山的中年山友,他們打算輕裝單天來回巴博庫魯山和玫瑰西魔山,我們四人面面相覷,感覺這是個相當困難的任務,但也許山友輕裝可以走很快也不一定。後來在其中兩名中年夫妻的推薦,認為我們縱走最後一程可以嘗試陡下的新路線「應該可以比較快下到明池!」
但短暫攻頂拍照留念,我們從朝復興尖山的方向左下往新路線走,期間開拔挺進了約一公里,越過了兩個假山頭後經GPS定位,發現我們高度仍在海拔2000公尺,而且地勢未見下降,時間已經來到下午三點出頭。這時我們發現走新路線應該是個錯誤的決定,因為距離明池登山口我們還有約5公里路、800公尺的陡下坡要走。我想這是兩天登山路上最大的錯誤選擇,除了陡下之外,我們還得面對在颱風過後路條流失的荒山野嶺中和時間賽跑。
下午四點左右,如午後雷陣雨的斗大雨勢降下,大夥換上雨衣戴上頭燈。持續在逐漸黑暗的山林裡找尋路條,ALEX把強光手電筒交給前方的阿光探路,晚間六點下攻到海拔1437公尺左右,我們發現陡下深谷路條卻消失了。為了節省體力阿光英勇趨前探路,發現我們已經偏離新路線,只能回頭攀爬折返,短短的10公尺陡下變成得手腳並用,抓緊樹根叢枝爬,頂著漫山大雨的嚴重陡上。
爬回接近90度的正確山路。直到晚上接近七點,我們在黑暗中看到了登山步道的柵欄,樹上的紅點指標數字也回歸到零。感謝上天終於讓我們回到人間。
爬回接近90度的正確山路。直到晚上接近七點,我們在黑暗中看到了登山步道的柵欄,樹上的紅點指標數字也回歸到零。感謝上天終於讓我們回到人間。
這趟塔魔巴縱走幾乎整個背包的裝備都用上了。到後面連雨衣頭燈、強光手電筒都派上用場。感謝三位山友全程提攜陪伴,讓我這個登山小嫩嫩初次挑戰中級山就順利走完塔魔巴。第二天晚間陡下,地勢險惡到我踏點判斷錯誤,整個人失去重心仰賴登山杖才拉回,碳纖維的登山杖也因此彎曲變形。(ALEX兄,小弟欠你一根登山杖)心態調整上隨著入山前的豪邁壯志,到山勢險惡體能耗盡,肉體的痛苦輾轉造成心志上的衰弱,諸多咒罵抱怨在內心運轉激盪,不斷吶喊著早知道如何如何也不要來走塔魔巴….到後來身心俱疲、只能仰賴精神意志力,踏著規律的步伐引領著空乏的身心走下去。
現階段登山對我而言,某種程度就是想逼迫自己,微薄感覺到若身心無法堅忍的承載負荷逼近極限的痛苦,身體和意志在承平時期,安逸階段能認為、感到能實踐的堅持和技術。實際上都可能僅是「自認為可以」但是現實面臨崩潰邊緣時,那些平時驕傲、自豪念頭,在荒野中卻成薄弱到根本無法依恃、仰賴的夢中泡影。能夠在艱辛疲憊的苦暗幽冥中堅持察覺心中僅存的一絲進出氣息,卻還能持盈保有平靜的身心意志,一步一步與自然融合,才是真實扎根的壯大。
藉著親近深山、親近山友、讀著聽著山友前輩朋友一步一腳印的遊蹤,對我來說,這真的是很紮實自省的良好訓練。感謝深山和山友,成為我另類訓練中的良善導師。
事後檢討:
一、個人忽視中級山夜間溫差,保暖衣物及食物攜帶不足。
二、兩天的行程事後比對GPS軌跡速度,出發時間均太晚造成晚間摸黑風險。
三、未來需要專業登山用GPS,因為手機或運動手錶的GPS定位,前者荒山中定位速度、便利性比不上直對衛星的專用GPS,後者則需資料回傳電腦才有詳細地圖判讀。均未若登山專業GPS穩定。
四、練體練心只有加強在加強。
五、登山背包缺雨衣、考慮鍋具加大、還有睡袋的輕量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