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2日 星期一

通臂拳承襲內容整理


這篇文章談論學習自 田貝康廣老師的通臂拳內容梗概,寫於09年3月,當然迄今隨著馬齒徒長有著更多感想心得,會慢慢整理出來。

----------------------------------------------------------------------------------------------------------------------------------

談談通臂拳,說真的這念頭想很久了,但自己又總覺得,操練技藝若練不出味道,實用技擊上不到得心應手程度,說了也只是動動嘴巴;然唯覺師長傳藝辛勞,後輩總是會希望留下隻字片語,就像家人緬懷親長、朋友分隔遙望一樣,飛鴻雪泥、多點資訊也總不是壞事。

小弟所學習的通臂拳系統,係從師父左顯富老師的同門日籍師弟田貝康廣所傳,關於田貝康廣老師的事蹟可以參考:《台灣武林雜誌》〈談田貝康廣〉一文
http://www.wretch.cc/blog/eightstep/11283586

也因此小弟練習八步螳螂的師兄弟們,得以藉由田貝師叔來台旅居武館時,就近向田貝老師請益,陸續幾年 ( 田貝老師大概每年僅有一兩個月停留台灣 )僅能勉強「強記」田貝老師曾傳授指導的老祁派通臂活根、法根、串珠及畫戟兵器套路,其中偶有數位師兄弟獲傳授臂聖張策得楊家太極心法改編的「通臂太極」套路,小弟當年曾依樣畫葫蘆過幾天,出社會後就還回去了,後來想法思慮稍成熟後,甚覺可惜,希望來日仍能有善緣得續舊學。

至於個人先習螳螂,後練通臂,當然首先很感謝師長的開明,從小弟大學時代陸續跑警大摸摸摔角、輔大體育系練柔道、甚至到桃園劍道會教練場玩了幾週劍道,師門長輩總是給予「肯定」「鼓勵」的態度,師父常說「多學、多看總是好事」當然上述技藝淺嚐輒止,在方家眼中不值一晒,唯增長很多知識、眼界和對練對摔的經驗。

學通臂時最溫馨的感受,便是師父、師叔間並無任何隔閡,不會去計較這是誰的學生,或到底該練「通臂」還是「螳螂」師父在師叔旅台期間,均會鼓勵我們多學、多練,老師看學生來多了,總會開玩笑大喊「田貝,趕快出來,換你來教了」或是跟淑秋慫恿「妳趕快幫師叔把畫戟拿出來...

師父有時看師叔演示撩掌動作手掌朝上,由大腿外側向前上撩發出「轟」然聲響,會嘟囔唸唸「這日本人真是,打撩陰這麼大力幹嗎?」師兄弟大家都忍俊不住。

螳螂拳號稱宗北派十八家手法大成,從基礎套路設計開始招招著重用法及拆解,套句現代話來說便是模組設計相當精準、優良的拳種,從一個採手反被掌開始,後面可接續變化出最少五到六種攻擊型態,手法相依相生,是以有「一手化五手」之說。

總擴手法拳理概念後,千變萬化不離宗,只要上手互較,餵手拆招成習慣,自然雙臂感應、卸化、發擊對手來力的體感會因此養成,熟稔聽勁過手後再逐漸拆成離手、開放性攻防。難怪師爺著書會以「實用」兩字替螳螂拳命名。

如果前說螳螂拳是走「模組養成概念」的訓練體系,通臂拳則完全背道而持,通臂講求「冷彈脆快硬」訓練講求「僵濁之力去,則冷彈力現」以非常簡易、難度低的活根動作鬆開肢體,再以數量合理的單招「法根」動作求技擊致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傳統的通臂拳可以說沒有套路,也不流行套路練習。加上基本動作並不多,迥然別於大多傳統武術訓練體系的「一套接一套」特著重在單招練功、手法練用訓練上。

縱然張策以降老祁、少祁派系統各有數路拆拳問世,但張殿華在《通臂拳淺釋》書中已點出重點「若習通臂者,法根動作不出功、拆拳形同未練」簡單說,就是基本動作若不夠火侯,拆拳 ( 單動接續招式 )也只是跳舞罷了。

加上練習通臂一陣子後,師兄弟大夥,都能體會松柔導致身體素質的改變「冷彈力現」連帶原先的螳螂拳出手也更快、更重,那個快、重又非努氣、硬力造成,簡單說是身體柔韌度提升導致肢體偕同度提高,輕手一揮就會有個冷彈、突震之感,遇敵近距離、貼身貼喉臉時、拳、掌用腰帶個冷力,也可粹發傷敵,加上通臂法根動作不多,每個動作下到一兩百下,總練起來也不會花很多時間,自己的簡單心得:設計通臂拳的先賢相當聰明,藉由簡易肢體開闔訓練,帶動整體「用力方式」的改變。

螳螂細琢後天拳理攻防、通臂窮究先天冷彈力現。
一為以用悟體、一則養體成用,
竊認為很像程派高氏八卦掌訓練體系,以後天追返先天的概念。

體、用需相輔亦相成。





※體系內容為田貝老師指導,若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田貝康廣(Takai Yashihiro)老師來台傳授通臂拳重點摘要
通臂拳訣:身似蛇行、腳似鑽。拳似流星、眼似電。
練習要旨:
練習通臂拳純以養氣為上,學者要先煉鬆活週身關節,次求力勁。通臂力發出時,勢如挾狂風厲雷以行,兩臂矯若游龍、力不使纏於身中,而身若蜻蜓點水、腿若兔逃之速、體型閃爍似虎嘯、發威於山野、其恐其怖,非耐性求功,方有心得。
說明:
練習通臂拳須由活跟開始,活根者及關節鬆開也,此理論與太極拳如出一轍,所謂鬆開,即全身關節俱要鬆開。
活根門(操手):


1、左右叉肩法
2、前後順肩法
3、左右交肩法
4、單雙搖肩法(划手)
5
、左右伸肩法 (洗手、與金龍合口動作同)
6
、單雙悠盪垂法
活根門為通臂初息者必要煉之操手,又名活根,切記須鬆腰跨,同時肩胛亦要鬆活,如此力發不僵,而濁拙之力不生,冷彈力現。
法根門:
1、引手
2
、摔掌
3
、劈山
4
、反背捶
5
、踏掌
6
、斜衝
7
、展手[1]
8
、扇手
9
、繞圈法
10
、二掌
11
、中拳
12
、雙摔掌
13
、貫耳捶
14
、雙推掌(虎撲)[2]
15
、上捧掌(白猿獻果)
16
、下捧掌(開掌)
17
、撩掌
18
、雙捶
串珠動作

1
、引手、踏掌、中拳
2
、引手、撲面掌、中拳(三合炮)[3]
3
、引手、撲面掌、虎撲
4
、引手、撲掌(穿掌)[4]、劈山
5
、展手、挑手撩陰
6
、反背捶、踏掌、中拳
7
、繞圈法、中拳
8
、繞圈法、中拳、退劈山
9
、貫耳捶、引手、撲面掌、雙撐掌
10
、斜衝、翻身展




[1]    展手分原地、進步、墊步、閃戰步、翻身連環(先打左側完,翻身打右側 連環不息)
[2] 力量勿限於肩背(肩胛骨)出冷彈的意念要延伸出去 09/3/2凌晨
[3] 三合砲或者引手接擈掌動作,須注意腰跨冷彈及雙手密合,後手跟前手甚至 利用磨擦「鑽搓」體會擰出的爭勁,體會後可增加出手沉重及短距離爆發力感覺, 甚舒暢愉快。
[4] 穿掌以五指併攏直刺,攻敵眼鼻五官、咽喉,攻擊長度甚深,唯指尖未經訓練力道不易貫串,須體會稍節緊、根節鬆,更須時常以敲打沙包硬物,體會力貫指尖,循序漸進避免受傷。亦可挑出來單操,田貝老師曾表示,任何法根動作都須長短架並練,練長用短,長架練功、短架操手實用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