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2日 星期一

八步螳螂在山東當地的傳承初探


此文撰寫於09年3月,當年便見到師爺嫡孫衛崇光師兄來台掃墓,11年小弟有幸陪伴左顯富師父更與鄭榮貴師叔親訪山東棲霞師爺故居。後來的所見所聞當可對當時傳承網絡更加清晰,留待他日有緣再專程撰文詳述之。

---------------------------------------------------------------------------------------------------------------------------------



約莫是前年底,師父接到一封來自對岸山東省棲霞的來信,看到山東棲霞,熟稔習練八步螳螂拳多年的我們不禁砰然心動,因為那是八步螳螂拳第二代宗師衛笑堂師爺的故鄉;原來這封來信是衛笑堂師爺嫡孫衛崇光先生所寫,他自述早年靠著輾轉流傳到對岸的國術會力與美雜誌,發現祖父在台傳藝闖下一番天地,藉著雜誌發現已故親長消息,心中激起無限磅礡激動,恨不得即刻趕來台灣弔謁祖父,在爺爺墳前上柱香,甚至提出向師父學習八步螳螂拳,將發源於山東棲霞的拳藝傳回故土的雄心壯志。

   
衛崇光先生後來陸續透過越洋電話與師父通話,師父與我們這些學生,也極欲了在大陸山東地區還有無八步螳螂拳蹤跡,因為師爺當年為大陸富農,在國共內戰前夕便僑居韓國,後來當地發生排華暴動,師爺為救出經商同鄉,在一場群眾暴動裡,由於對方攜帶棍棒武器人數眾多,師爺以八步螳螂兵「通天掌」(山東人俗稱板指,指環鑲接一根可旋轉的短銅棒)出手重創韓國暴民。

   
逃離現場後隔天翻閱報紙,發現那場打鬥造成韓國民眾三人死亡,十多人輕重傷慘劇,師爺也因此悄悄返回大陸避居,接著輾轉逃來台灣,師父相當很關心當年師爺廿歲擔任軍隊教官及到山東福山地區授拳,迄今有無學生承其技藝在當地傳播八步螳螂拳?

 不過經多次與衛崇光先生聯繫後,初步確認山東地區已無馮環義、衛笑堂一系八步螳螂拳系統傳承,小弟曾多次登錄大陸知名武術網站「武術萬維網」螳螂拳論壇中,也曾大陸熱心武友提出類似問題,經山東地區煙台等地武友查詢回應,未曾發現八步螳螂拳在當地蹤跡,甚至有大陸的網友提問所謂「八步螳螂拳」是否就是大陸太極螳螂名家張炳斗(鬥)所傳授的「八步連環拳」?答案當然是否的。

 發源大陸山東棲霞地區的八步螳螂拳,現今只在在台灣及美洲等地流傳幾成定論<1>但是去年底在大陸網易一篇大陸山東煙台地區文史工作者的文章,又讓這結論產生變數,〈牙山人家〉的說法第一手採訪衛師爺棲霞故居及訪問後人,讓我們這些晚輩獲得不少師爺故居消息,但其中仍有不少資訊明顯接裁左顯富老師投稿當年國術會《力與美》雜誌介紹衛師爺、八步螳螂拳文章,又讓人不免存疑?

 原本小弟衝動個性,原打算趁過完年二月底前年假結算前,請四、伍天假期直奔山東棲霞地區造訪,就當瞻仰 師爺故居也算不虛此行,後來與師兄弟討論後暫且放下遠行計畫,後來今年初師父又接獲衛崇光先生來電,雙方對〈牙山人家〉文章內容討論,衛崇光先生向師父表示,目前山東棲霞地區並無八步螳螂拳系統傳承,可能因大陸官方將要提倡「螳螂拳」成為山東省地區特有人文拳種,各家莫不踴躍爭取曝光浮上檯面,是否因為這種官方壓力造成須維持發源地「宗主」身分?

 我們不得而知,不過衛崇光先生說,他曾習練小伍手、翻車、及摘要一段等螳螂拳套路,不過並非八步系統,衛先生還詢問,曾在網路視頻看到八步摘要套路「可否自行觀看學習?」師父表示仍須深明單招、手法等訓練才能臻完整,衛先生意見,也間接排除大陸地區仍有八步螳螂拳傳承的可能性,加上衛崇光先生表示將於今年三月下旬來台到親祖墳前上香,並著手學習八步螳螂拳,屆時更可親訪師爺後人,瞭解師爺昔日在家鄉練武、傳武的第一手資料。


以下檢附資料文章出自於:「牙山人家的日誌-網易博客」以Word 轉成繁體中文
文章內容、圖像版權皆屬博客版主牙山人家所有。

http://lxzmy188.blog.163.com/blog/static/7578375920081112415420/

[
原創]尋找八步螳螂拳

螳螂拳源於煙台,它有許多門派與種類,八步螳螂拳就是其中一種,它以剛柔相濟,簡捷實用的特點為人們所喜愛。 八步螳螂拳集大成者是棲霞人衛笑堂。 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由於衛笑堂一直在台灣地區傳授八步螳螂拳,所以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八步螳螂拳只是在海外傳播,而在大陸己找不到傳人。 近日,筆者帶著這個問題在衛笑堂的家鄉棲霞市東杏山村進行走訪調查,事實證明八步螳螂拳的根在棲霞,而且在這裡仍然有一批八步螳螂拳的傳人。



 
衛笑堂的父親是遠近聞名的的武林高手,他為兒子聘請了最有名的武術老師,九十前不經意間的一個決定讓八步螳螂拳在東杏山落地生根。東杏山是一個四面環山的幽靜的村莊,全村只有三百多戶。  1901年,衛笑堂就出生在這裡。

衛笑堂原名叫衛延桐,生性好動,喜練拳腳,小時曾隨父親衛稽雲學習地趟拳。  1917年,衛笑堂十六歲時,父親為他請了一位遠近有名的螳螂拳師馮環義,專門來衛家教習螳螂拳。

為什麼要請馮環義呢? 這裡面有一段淵源。 現年69歲的退休教師林香山是衛笑堂的弟弟衛延義的女婿,年輕的時候,林香山曾跟隨衛延義學習八步螳螂拳。 據他回憶,其岳父在世時曾與他講了許多當年他們弟兄學習螳螂拳的故事。

民國初年,衛笑堂的父親衛稽雲是遠近有名的武術大師。 直到現在東杏山人依然流傳著衛稽雲的一些傳奇故事。 衛稽雲晚年,有一天他正坐在街門的門檻上乘涼,突然來了四五個叫化子,非常蠻橫地說:老頭,沒飯吃了,回家去挖兩升穀子,兩升高粱來! 衛稽雲抬頭看了看這夥人,很平和地說說:好呀,我歲數大了,你們把我拉起來吧! 一位叫化子二話沒說,上前雙手拉著老人的一隻胳膊,怎麼用力卻一絲不動,又上來一個叫化子還是不行,於是幾個叫化子一齊上來,兩個掙著胳膊,兩個在後面推,四人喊了一齊喊道:一二,就在一二出口的同時,四個叫化子也應聲倒地,老人卻仍然紋絲不動。

 
叫化子們知道遇到了高手,一個個從地上爬起來雙膝跪地求饒。 衛稽雲笑笑說:走,家去吃飯! 就這樣不但留下叫化子們在家裡吃了一頓飯,而且還大包小包地給叫化子拿著。 叫化子們磕頭作揖,感激不盡。

這個衛稽雲家裡栽了幾畝黃煙,每五天要到福山高疃去趕集賣黃煙。 從東杏山到高疃要過一條白洋河,以往過河的時候都要脫鞋赤腳過河。 這一天,到了河邊剛要脫鞋,從對面河岸跑過來兩個人,高喊著:老爺子,等一等! 到了近前,一個接過衛稽雲的煙挑子,一個蹲下身子背起老人便過了河。 原來是之前到衛家要飯的叫化子前來接他過河。 到了高疃,老爺子被接到了酒店由叫花子頭陪著喝茶聊天,到了晌午,叫化子們已給老人把黃煙賣完了,錢一分不少地交到了老人手中,侍候稽積雲吃過午飯,叫化子再把他護送過河,從此以後,每到趕集的時候,衛老先生都能享受到這樣的待遇,直到老人上去歲數不能賣菸了。

由於衛稽雲武藝高強,那時候他與螳螂拳大師姜化龍往來密切,經常在一起相互切磋技藝,有時姜化龍在衛家一住就是幾個月。 那時候,姜化龍已是赫赫有名的螳螂拳大師,他在煙台傳習七星螳螂拳時,與八卦掌宗師王中慶、通臂拳、形意拳宗師陳德善一起切磋,擷取各家之長,創出了一套新的螳螂拳種,即後來的八步螳螂拳。 其新編的套路共分為六段,每段約六十個式子,合為三百多個式子,稱作摘要。

姜化龍的徒弟很多,而得其八步螳螂拳真傳的只有馮環義一人。 馮環義是黃縣人,是一個道士。 在東杏山教拳的時候,馮環義38歲,徒弟除了衛笑堂及其弟衛延義,還有族親侄子衛慶善。


在衛笑堂三子衛慶敏家採訪 




衛笑堂孫子衛崇光正在練習八步螳螂拳




與衛笑堂孫子衛崇光及傳人衛學光合影 


衛笑堂一生致力於螳螂拳的創新發展,他以一人之力將八步螳螂拳傳播到海內外,使八步螳螂拳成為傳播最為廣泛的拳種之一

十六歲的衛笑堂挑皮好動,師傅一進門就想試一下師傅的身手。 於是一見師傅便與馮師爺互相交手對打,衛笑堂終不是敵手,被摔倒在地上,他趁勢展開雙腿,欲誘馮師爺前來追擊時以剪腿或躺挫腳夾擊他。 馮師爺並不莽進,卻只站定譏嘲著說:躺在地上的是賴漢,是好漢就站起來再打 衛笑堂聽了心中開悟,於是就心悅誠服地尊馮環義為師。 四年苦練,盡得八步螳螂拳心法。

二十歲的時候,衛笑堂就在當地小有名氣,被聘請到福山磁山教拳。 每天晚上吃過晚飯,衛笑堂從家裡單身一人步行出發,教完拳再連夜往後趕,來回60里路他走路像飛似的 <2>  後來衛笑堂被聘為軍中為武術教官,在他二十九歲的時候,應山東旅滬體育會之聘,於上海法租界教授螳螂拳。

年輕的時候,衛笑堂好強好鬥,名聲遠揚。 有一年,衛笑堂從丹東回老家,下了船,過福山夾河時要坐擺渡,上了船之後那撐船的在船上過來過去,時常踩著衛笑堂放在船上的禮帽,衛笑堂說了船家幾句,船家不服,雙方發生爭執,結果船家把船停在河裡不走了。 這時周圍的船也靠了過來,舉起杖要打衛笑堂。 衛笑堂一看不好,騰身一躍跳到了岸上,接著便從四面八方圍過一群人向他撲了過去。 結果被衛笑堂三下五除二打倒了一片。 從此以後衛笑堂的名聲更響了。

 1946
年,衛笑堂隻身赴韓國,辦起螳螂拳教習班,1950年冬去台灣。 衛笑堂一生致力於螳螂拳的傳承與研究。 在台灣,他長年在植物園等地教習螳螂拳。 經過多年的創新發展,衛笑堂所授螳螂拳與傳統的螳螂拳有了很化,又因為其基本的練習動作是八個式子和八個步法,他就將其名之為八步螳螂拳,並出版了《實用螳螂拳》、《實用螳螂拳續集》、《實用螳螂拳秘笈》等著作。 目前,衛笑堂的學生遍及海內外,約在千人以上,他們分別在台灣的興隆公園、青年公園、台北新公園、板橋體育場還有八步功夫學苑、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等地辦起了傳習班 <3>  另外在美洲、歐洲、澳洲等世界各地也都有傳,習練者也不計其數 <4> 


在衛笑堂故居內與八步螳螂拳的傳人合影


 
衛笑堂的同胞兄弟衛延義與衛笑堂一樣身手不凡,享譽一時。  在衛笑堂離開家鄉在海外傳藝的同時,他讓八步螳螂拳在棲霞留下了薪火。

衛笑堂離開大陸以後,八步螳螂拳的傳習活動在棲霞一直沒有停止過。 當初與衛笑堂一起跟隨馮環義老師學習螳螂拳的衛延義,還有族親侄子衛慶善繼續以東杏山為中心在家鄉帶徒授藝,使八部螳螂拳得以在棲霞傳承發展。

衛延義比衛笑堂少四五歲,雖是一母同胞,兄弟兩個的性格卻大不一樣。 衛笑堂張揚外露,衛延義沉穩內向。 性格不同,但是練起武來卻一樣能吃苦。 據衛延義的女婿林香山回憶,那時兄弟倆為了練臂力,便用鷹的爪子燒水燙手 <5> ,之後手便癢得難受,一難受就朝沙袋上打,不打手就癢癢,直打得手都失去知覺。 當時衛家有一個10多公分長的尖牛角,粗的一頭穿了一條紅繩。 每天晚上練完功睡覺之前,師傅都要找幾根麻繩子一一打上死結,放到水里浸泡一宿,第二天早晨師兄弟幾個一人一根繩子,用手解開疙瘩,能解開的該做什麼做什麼,解不開的,就要把那牛角在脖子上戴一天。

為了不戴這牛角,師兄弟們都用上心去練功,功夫長進特別快。 等到衛延義長到20幾歲時,功夫已與哥哥差不多少,一次兄弟倆與父親一起在場園裡打場,父親在中間招著指桿子,衛延義用掃帚從裡掃,打了一會兒,一個角的麥子起了領,站在一邊的衛笑堂看見了便招呼衛延義說:快用杈子挑挑!衛延義沒好氣地說:你站著幹什麼,你挑挑不行呀!衛笑堂從沒被人觸個尖,一聽這話,撿起杈子,一高跳了過來,就向著衛延義去了。 衛延義一看不好,順勢用掃帚把子頭一接,木杈子飛了出去,衛笑堂也被閃到一邊。 後來被父親喊住了,兄弟倆他沒二話,可是就是這一掃帚把子,衛笑堂知道這比自己少幾歲的兄弟武藝不得了,只是不露而已。

在東杏山村一直流傳著衛延義與武元的故事故事。 在東杏山村西北有一條白洋河,河西岸有一個馬院山,山上有個馬院廟,廟裡的主持和尚法號叫武元 這個武元仗著有一身好功夫橫行鄉里,沒有敢惹的。 有一天,這個武元沒事來到東杏山的一個鐵匠鋪子逛,人們說:武爺,都說你功夫好,這裡有個打鐵的鐵枕子,你能舉起來嗎?

這武元二看了一眼這穩穩地放在鐵墩子上的鐵枕子,估量了一下足有一百多斤重。 他沒有吭聲,伸手抓住,猛一用力,鐵枕子被高高地舉了起來,可是放下時鐵枕子一下子掉到了地上。 雖然這樣還是博得了一片掌聲。 正好這時,衛延義過來,一個人說:延義,能不能舉起這鐵枕子。 這衛延義也不知道前面的事,便說:試試吧!於是伸手抓住,舉過頭頂,接著穩穩地放到鐵墩子上。 這武元便深得沒了面子,臉一下子紅了。

這武元輸給了延義,心裡一直不好受,便找機會找回面子。 一天延義到馬院山去割草,正好又碰上了武元,武元便說:延義咱倆摔個跤? 延義同意了,幾個會合下來,被延義一個抖手摔倒在地上。 接著,武元把延義請到了廟裡,廟裡有個瘸子,出了名手鉤子硬,外號鐵鉤子。 武元說:你們拉個鉤,他太輕了,我頂著門檻拉他的腰,行嗎? 延義同意了,結果門檻從中間斷了,兩個鉤子也沒拉開。 武元還是不死心,又對延義說:高疃村公所有對石碓子,咱去玩玩!

這石碓子其實就是像現在的槓鈴,延義沒看到過,心裡沒有底,便說:我不行,不會玩!這武元也不管延義同不同意,拉著就去了鄉公所。 到了之後,這武元先把石碓子舉起在空中舞了個花,放到地上。 延義從來沒玩過,舉起來在空中一轉,失了手,眼看就要落地,延義眼明手快,伸出腳背猛地向上一挑,接著用手接住了石碓子。 在場的人一片掌聲。 場地一邊放了一壺茶,按事先約定輸的一方要給贏的一方倒茶,而且以那對石碓子為獎勵,於是喝過茶以後,衛延義便帶著那對石碓子回了家。

年輕的時候,衛延義也在村里和福山等地教過拳坊屋子,解放後他就把螳螂拳放下了,不但沒有帶徒弟,自己也很少練習。 直到六七十年代,他與衛慶善開始在閒暇裡教村里的一些年輕人習武,這其中有衛慶善的孫子衛學光,還有村里的年輕人柯德福,後來衛延義女婿二十幾歲的林香山也加入進來,這樣兩位老人便教了他們三個徒弟。

改革開放以後衛學光師兄弟三個又開始在村里免費教習螳螂拳,大的有十幾歲的,小的也就是幾歲。 這其中便有衛笑堂的孫子衛崇光,有衛學光的兒子衛錫友,還有李廣軍、李廣興、李廣平兄弟幾個。

現年32歲的衛崇光目前在煙台機場工作,他告訴我們:爺爺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遺產,這幾年我不斷與我爺爺在海外的徒弟加強交流,明年我還準備到台灣去一次 <6> ,到爺爺生活的地方看看,一定要讓八步螳螂拳一代一代好好地傳承下去!

註解

<1>
徐紀先生網誌〈摘要小議〉:http://blog.sina.com.tw/kungfu_adam/article.php?pbgid=42706&entryid=573039

提到:兩岸互通之後,曾訪招遠、龍口(黃縣已屬此市之黃城區。);蓬萊、煙臺;萊陽、 青島。所遇螳螂諸系支,無人認識張、衛兩位老師之摘要。而與李崑山大爺之所傳,雖非一律,卻大致同源。

<2>
根據查詢大陸辜狗地圖(google map cn)山東棲霞往福山區單趟距離60公里,磁山區更接近七十公里,來回超過120公里以上,若以傍晚五點時出發,以馬拉松選手等級每小時跑15公里速地計算,光抵達福山便已超過凌晨1點,光算往返時間便超過16小時(不考慮疲勞狀況),如何有時間、剩餘體力教拳?據此說法可信度不高。  

<3>
此一說法出自於國術會《力與美》雜誌第72期(民國85415出版)目前木柵興隆公園仍有王傑師叔教學,新公園則因數年前彭韓萍老師意外車禍過世而中斷,青年公園、板橋體育場則因溫送珍老師年邁退休,迄今無人傳授螳螂拳,武壇系統則因兼練七星螳螂,及眾多內外家體系(八卦、陳太、壇腿、八極、披掛)及較少應敵手法訓練,在八步螳螂拳傳承上出現「純度」「深度」隱憂。

<4>
歐美傳習系統則是蘇煜章老師及荀廣龍先生在海外傳承,蘇系以「八極螳螂」兼授八步螳螂拳法,荀氏則在美國成立kung fu USA武校開立眾多分館,教學內容各具特色,習練人口眾多,另有吳而立老師與羅茜莉老師夫婦,於1987年開始在休士頓華僑文教服務中心傳授國術,門下學生曾返台進行交流,吳老師也曾回國返台祭師,另有劉文龍師伯,張嘉璜師叔旅居美國教授學生。

<5>
鷹爪中藥本草名鳶腳爪,性溫味鹼有小毒、入肝經平肝定驚去風、練掌外用洗手方常見之,可能取鷹爪去風,預防操掌外傷導致破傷風、組織壞死等傷害。

<6>
衛崇光先生將於今年三月來台,屆時將赴師爺墓地上香祭祖,並進行訪談學習,屆時可更加了解八步螳螂衛笑堂先生當年在家鄉學練、傳拳始末,不忒為近代螳螂拳武術使更增添豐富資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