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7日 星期日

武界我見之怪現象......

首先,引文上我想感謝這位知名武術老師,熟知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因為一些變故,已經好多年不曾在網路上發表比較正式的武術文章。我要感謝這位老師。

這是網路上某位武術老師所撰寫文章,個人覺得「散功」並非新穎名詞,大抵見諸在坊間很多武俠、玄怪小說的橋段中。甚至在往年國術會《力與美》雜誌中也曾見某些名家追述前輩高手,或者自己師門長者過世前均曾出現異相,某些種類迥異於常態經驗的則被稱之為散功。

在小說、傳說見聞中:「散功」通常是被認為痛苦、苦不堪言,或被資深鍛鍊的功力、能量反噬的一種負面特異狀態。就像武俠小說常說的「貫通任督二脈」[1]「突然間增進千年功力」「隔空點穴」大夥兒熟能詳,但事實上卻幾希、近乎不可能在現實中出現的怪異現象。

[1]上文所指貫通任督二脈,是指道家定義孕藥築基完成,進火退符完成衝程,貫鐵鎖上重樓、完成煉精化氣次第的大修行者,並非台灣坊間氣功亂象紛呈,自稱自讚的各家山頭常常掛在嘴巴上的氣感周天,兩者差異請參閱道藏佛典,均可見之。

加上文章出於台灣武界某著名老師所親撰,所以我仍然嘗試給予盡量理性的討論批評,就算是晚輩拋磚引玉,希望有熱心、見勢高明的網友能餐與討論、給予高見是幸。

以下粗體字為武術名師原文,小弟評論為細體字。

淺談「散功」

「散功」是中國武術的專有名詞,頗為神祕,了解的人不多,我的了解也很有限,因為自己還沒有走完這條路,恐怕沒走完就跟各位再見了,所以淺談一下,提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談「散功」有幾個問題要解決:
1、散的是什麼功?
2、誰要散功?
3、為什麼要散功?
4、為什麼只有中國武術提到散功?
5、怎麼散功?

中國武術有一句俗語~「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這句話雖然人人皆知,但其內涵卻非人人都懂。
國術各門派的鍛鍊大多是由外而內,也就是先練筋骨皮,後練一口氣,八卦拳把前一個階段定義為「以力引氣」,後一個階段定義為「以氣御力」,我們可以把這個「氣」看成「身體原始能量」,「力」是「由筋骨產生的能量」。

「氣」是「身體的原始能量」此觀念見於道家,但道家以「先天」天地渾元未判,陰陽判分始見眾生相,而後有「後天」概念。先天後天、陰陽乾坤成,才有情有欲造化萬物,在中國古典道家陰陽學說中,先天的身體原始能量,應稱為「炁」。「氣」乃後天七情六淫、飲食化濁精之「氣」並非先天的原始能量。此一誤也。

「力」由筋發是古來既有的觀念。以前以筋骨矯健形容武人雄壯有力。西方運動學上則以肌絲、肌肉、肌腱、肌群做為運動行為的詮釋,此尚無太大爭議。

「筋骨皮」三者「筋與骨」一家,「皮與肉」一家,這與現代解剖學的概念不同,這也是現代人練國術跨不過去的第一關。

拳諺「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只要是摸過武術的人都能侃侃而談。
筋骨皮泛指肌腱韌帶的放鬆程度 (有某些派別特異強調「筋」絕非鍛鍊肌肉,此異點暫不討論 )骨代表骨骼的堅韌強硬程度:例如很多派別都會操練排打、橋手、磕三星、排樹、排鐵掃把之類硬功,皮則有排打、硬氣功、鐵掌、藥洗砂袋等硬功。總之內外之應可視為:

外指的是武人強悍身體素質的養成(包含柔軟度協調度好<或肌群雄壯威武>,骨骼密度強厚可硬碰硬,皮粗拳掌硬打硬進不畏重擊)
內練一口氣泛指武人的英氣內蘊,或警醒反應從乎一心,或內氣悠長遇戰越戰越強(前者指的是攻防意識的保持,殘心,或是久經戰鬥的心理素質,後指長年斷練有素的體適能素質,從運動適能來解釋就是鍛鍊心肺、高強度有氧、高強度無氧及Vo2man的過人展現 )

回到文章來,文章中「筋骨一家、皮肉一家」就是硬把身體素質(或說生理組成)應分成前者屬內家,後者練粗皮硬肉屬粗糙的外家。如此強而劃分,添增了文章的神祕感,難怪如該老師所言:「現代人練國術跨不過去」云云。

當然跨不過去啊!文章中濃濃的抬高「內」貶抑「外」打翻一狗票東西洋格鬥技不打緊,連本宗中國武術也打掉外家拳半壁江山。誰願意自承天生醜陋不如人呢?多半人只好選擇不用看晦暗不文不白的拳經拳訣[2]。當然還是練簡明、攻防意圖清楚、訓練合理時用的格鬥技或外家拳技好了。往往武術名師,再再感嘆年輕人不練武,甚至輕視武術的當下,心中的壁壘卻往往設得比天高。這……要怪誰呢?

[2]歷朝各家拳經拳訣我承認均有其理絡,練法明、打法明、道藝明(修行方式)有一定基礎的武者來看均不會太難理解。甚至練習格鬥對打有成的朋友來看拳訣中的部分字句,相信也甚有感覺或體悟。但有部分名師不但非明師,還簡直成為國學大師,相聲宗師,掌故軼事源源不絕,手上能分享啟迪後學的卻少得可憐。(未針對任何人,請大家不要對號入座是幸)

另外回到中國傳統觀點:人體中土屬脾(此脾非西醫解剖的脾臟),主乘食運化糟粕,形於外主肉,古代人站樁養氣,初階也是先壯大中焦脾氣,站的消化良好脾氣旺盛,練者有好的消化系統,自然容易長肉掌骨形成武人雄偉體格。

站樁→運中焦脾氣→助脾土運化→後天補養盡為身體所用。請問練到皮肉算內家還是外家的?我認為這分法有點牽強。

古人說「力由筋生」,「筋」這個字就是「肉裡面像竹子脈絡能產生力量的結構」,也就是韌帶、肌腱、筋膜(fascial)這些「軔性肌肉」的組合,我們稱為「筋路」或「筋經」。

骨骼本身不會動作,「筋路系統」連結全身骨骼使其能動,而血管、神經、淋巴、氣脈這些軟性系統,就都跟著筋路舖設,藉著筋的力量而伸展活動,所以「筋」是身體活動的主幹。

嗯,這裡出現很結構性的問題。如果古代老拳師這麼敘述「運動」我是沒啥意見。學生聽得懂就好。但古人說的「力由筋生」如何引出「肉裡面像竹子脈絡能逞生力量的結構」我對出處好奇。

不過照該老師的譬喻描述說白話一點,也就是力量是由肌肉裡→「像脈絡能產生力量的結構」說穿了也就是運動神經元(somatic motor neuron)帶動肌纖維的運動單位(motor unit) 所有的力量都來自於肌肉收縮所輸出的「功」啊><””

肌腱(Tendon)與韌帶(Ligament)前者是連接骨骼(可帶動骨頭)的韌性肌群,後者則是有韌性缺乏彈性,提攜維持臟器位置,包覆關節引導運動方向,或者連接關節間的肌束。大體上所有的發力、發勁或者肢體動作都脫離不了肌肉系統的運作。而血管、淋巴則是為了供應氧氣養分及特殊作用酵素鋪設的路徑,但活動的主幹是人體大腦及中樞神經系統,而非「筋」啊。

因此,國術的初期鍛鍊重點不在「肌肉」而在「筋路」,國術許多動作或器械看起來似乎在練肌肉,其實都是在練習中慢慢從肌肉交給筋路來承受。

我認為,國術初期的鍛鍊重點在開展和身體素質的養成。身體開展代表協調性,手眼肢體的協同控制能力上升,才能適應快速、流暢的技擊攻防。身體素質的養成則來自於初階的身體適能、身體力量、身體柔軟度等諸多可量測的生理素據。固然東西方運動著重的重點細微部分仍有差異,但初階很多訓練教學成效仍可從具體的適能數據來進行評估。舉例來說,一個習武學生練了一年,自覺體氣充盈,但跑步不到三千公尺就掛點,或者自覺力量大增,卻連3米大槍都扎不到20桿,或者16公斤壺鈴做不了一組swing。在感覺上在現實上都沒有說服力。

初階武者的體魄和技能養成本來就必須在肌肉、肌耐力、肌爆發力上下功夫。若如該老師所言「在練習中慢慢從肌肉交給筋路來承受TendonLigament跟一般肌群不同,前者連接骨頭,固然有膠狀柱群可協調運動緩衝、甚至增加力量爆發;後者可以緩慢伸展增加動作開闔度。但兩者都不宜擔當力量的承受者,不管是開放式或是閉鎖式動力鍊的運動訓練都一樣。前者受傷極難恢復,且預後功能、承受力量大不如前,後者受傷痊癒時間很長,若反覆受損很容易形成陳舊性傷害,往往久傷不癒,甚至鈣化,頻裂需動手術清創接韌復位。

說出關鍵答案,習武者應該是慢慢從肌群中,找到正確的體格位置和骨骼接榫狀態,用身體合理的結構和骨骼的接榫形成剛柔並濟,整身一體的結構。樁體、功體、單招操練的是合理的體式,反覆描摹成為自然反應的接地結構,而非單用「筋路系統來承受」更何況這個筋路系統還似是而非。(我真的認為這個想法很天馬行空)

國術練筋不強調那種特技或芭蕾似的鬆軟,而在要有彈性,由彈性產生力量,以這個力量引動「氣」。

由有鬆軟開闔產生彈性,良好的質量加速配合彈性產生力量。這點我無意見。但由鬆柔彈性產生力量,若動作能產生「優質」「彈性」甚至文學化一點「剛猛無儔」(傳武控會不會心動一點,笑)的絕世好力。那還管有沒有氣。

若怎麼鍊就像麻糬(台語)軟趴趴或像材板(台語)硬梆梆渾身發不出像樣的力。那要氣何用?用心裡想法或口頭文字帶動氣,都落入識神妄作,對武術技能好無幫助。

如果上兩段講法很不唯美優雅,我掉書袋引用金庸大師的文筆。

華山劍宗高手風清揚有云:「要切肉,總得有肉可切;要斬柴,總得有柴可斬。」

若出手得心應手有肉切有柴砍了,需要引動氣嗎?切不入肉砍不斷柴,就像唐牛說的:身為一個廚師,你連拿刀的基本力量都沒有,要氣何用?
清末民初技擊天才大家,孫存周有說過:「古人拳訣講神氣多半玄密,操拳時,把神解釋作專注,氣解釋成力量,這樣來練方不致誤」「眾人問吾家習拳秘訣為何擾擾不休,我今特為君說:僅一字曰:勤!」

不知道孫存周大師的講法,有沒有傷到眾多中國武術神學化師徒眾的芳心?

所以練拳存功力,關鍵不是氣,是正確的拳理和訓練方法。



練筋成功的國術家看起來肌肉不強壯,但卻能發出驚人的力量,因為身體的能量(包括氣)貫注在「筋」上,他們的筋很粗,很有彈性,可以發出彈抖勁、吋勁等等的應用力量,「筋」的力量愈大,「功力」就愈強,這也成為多數國術家追求的目標。

君試看清末有攝影史起,央館、杭州國考擂台主或歷屆武狀元。從千金大力王王子平到武狀元常東昇、鐵足佛尚雲祥或者山東螳螂拳王范旭東,甚至是《武術匯宗》萬賴聲,太極宗師楊澄甫,或者精武體育會二代目霍東閣(霍元甲次子),或者來台的傅家賓、吳體胖、張峻峰、洪懿祥、張祥三等等武術家擅技擊者仍以體壯似鐵塔金剛羅漢者多(我盡量舉找的到照片看的到大師風範的),當然部分精瘦短小的技擊家也很多,但很然括分直接類比成→筋很粗,可發彈抖、吋勁就類規成「功力很強」

在武術修練上,或者技擊應用上「功力」包含很多層面。著眼於「筋」其見小矣。

但是,身體是會老化的,當肌肉(包括臟腑、血管等)老化時,儲存在筋裡面的力量不會消逝,「筋路系統」在國術家長期的滋養、鍛鍊下,會成為一個「自動系統」,它有足夠的能量,它可以關聯許多「附屬系統」比方骨骼、神經、肌肉,這時候的「筋路系統」可以說是一個脫離思考控制的「獨立自發系統」,而這種「不經思考的反應系統」也正是許多武術家夢寐以求的境界。

本段正確的概念是第一句話「身體是會老化的」當肉體老化時,肌肉系統也隨之老化,該老師前面定義的筋路系統不管是韌帶、肌腱還是筋膜都包含在人體身理的「肌肉系統」中。老年人因周遭微血管萎縮造成氧化能力趨下,加上神經系統退化及肌醣源和作用酵素的枯竭,該老師大書特書的「筋路系統」一樣會退化,並不存在三個生理組織,擁有獨立卻極其神祕的能量系統。

另外談談讓很多武者「不經思考的反應系統」這東西的確存在。歷來武術家精於技擊享譽於外者偶有臻此境界。例如號稱五百年來第一手、打遍天下無敵手、虎頭少保孫祿堂先生(好長的外號,讓我打字很累),在其著作形意拳學中有提到:內家三拳創始人董海川、楊祿禪、李洛能均達不經耳目,隨心感應的技擊階段。但在另本孫氏武學著作中,孫後人也提及孫祿堂如何練此反應。

答案不是啥很像芭樂脫口秀節目標題「揭密→筋路:不經思考的反應系統」
真相是,孫祿堂不斷要求包括兒子在內的徒弟們,何時何地都可對他偷襲。
極為大量,甚至無時不在的對練、制約、或者給予饋應、乃至於形成條件反射。

很神祕呼?此類反應與心理狀態和趨大化的條件反射,形成極為成熟自然的行為反應。你還在相信肌腱韌帶那幾條「路」嗎?

我看過我師父96歲時已經失去意識,但身體能量仍然強大,在病床上四個護理人員還壓不住身體的反抗,插管時被碰掉到肺裡的門牙(經X光確認),隔天身體會自己吐出來,那個身體是經由「刺激、反應」而獨立運作的,那就是「筋路系統沒有散掉的功力」。

假設,我贊成上面的見聞敘述。我僅能說這段文末兩句話,掉落的牙齒被咳出來就像戚秦氏的先生因為喉嚨很不舒服,咳了半天把肝給咳出來。然後乾笑三聲以示禮貌:「戚家公子好功夫啊好功夫,佩服佩服」。(這是做人基本道理,真的!)

假設,我反對這樣的造神敘述。我僅能說一來,掉落的牙齒僅在口腔內,隔天被醫護人員撿到,然後X光確認情勢只是那時顯影版髒掉了。或者,當撰文者缺乏一個堅固的硬物如何通過纖細、極其敏感的氣管掉入肺臟,過程中不引起咳嗽抗斥反應,掉入肺臟不引起內膜炎併發敗血症或臟器感染等醫學知識。然後斷然認為「筋路系統」的「功力」還可把這樣一塊硬物排出肺泡、逆行上氣管避開脆弱纖毛細胞返回口腔。而毋需藉助開肺手術取出(我醫學外行,不知內視鏡可否潛望進行微創摘除,但是幾十年前應該沒辦法。這段我會請教外科主治醫師的師兄弟然後補上說明)

另外,之前看過某個國內大師學生出版的某某某大師全集,非常厚重,裏頭有20本各類武術書籍,裏頭有描述師父生前輕功可以漫步橫渡景美溪的軼事,而且著作者學生言貌拳拳,娓娓道來,文字懇切不似扯謊,讓我好生神往感動。

到底我們還造神造多久?

對了!而該著作中,大師後來凌波微步一葦渡江的神功呢?(敲碗)
「師父久沒練、退功了」

我師父從6歲練到30歲就不練拳了,那是完成「筋路能量」的時期,來台後生活辛苦染患肺結核,才又開始練拳把病練好, 後來教拳也只是擺擺樣子,晚年生活清閒一點才偶而靜坐養氣,但顯然「散功」未盡。

筋路系統裡面有功未散到了晚年是很難受的,就像是開車在低速檔一直踩油門,能量強大卻沒有出路,難免情緒不穩定,影響到人際關係,最後想死卻死不了,受罪大了。

「形意拳」把練拳分「明勁、暗勁、化勁」三個階段,我認為「明勁」是「肌肉力」的階段,「暗勁」是「肌肉力轉筋力」的階段,「化勁」則是「筋力轉氣脈」的階段。

形意拳拳與道合:拳分明暗化勁,道入精氣神三階段。明勁者,練精化氣;暗勁者,練氣化神;化勁者;練神返虛。稍微涉獵道學者,光孕藥築基,得訣潛修,便須善因緣累積。(好啦,我知道大家不愛聽這個)

重點是,根據小弟走訪過台灣道家正一派張天師,和龍門宗巫道長,還有自己從學靜坐的薛老師來說,僅側身跟隨過正在築基完成(尚未達練精化氣足,僅進孕藥築基滿)的修練者,便可感知小弟身體舊傷和不適處,連生活惡習都感知一清二楚。另外從師爬山逛街,以小弟可以跑完全馬體力,尾隨70歲長者都略感吃力,若一個聲稱自己是精修內家的明師,卻連三成丹法(明暗化→精氣神)都胡扯亂講,拜託沒練功也請念點書惡補一下再來唬人招生好嗎?

講明暗化三層功,都還在外在力量上打轉。不但蔑視了形意拳,也蔑視了丹道正法。
重點是,三練三化,各有階段的道品次地果證。修練者練精化氣足,必得漏盡通,外顯馬陰藏相。

「散功」就是把「筋力」散掉,把一輩子鍛鍊成就而引以為傲的「筋內能量」散光、空掉,不要了!

三練三化過程。精化氣足當然得聖徵,問題練精化氣並非「散功」相反的而是將孕藥過程,將累積的陰精轉化成原精→再鍊化成元炁。孕藥方法,產藥徵候,得藥進火退符,都需口耳親授。絕非把「筋內能量」散光。丹道修練是追返奪先天之造化,靜候先天初來之一動,絕非按字面意義拋棄後天,才能得先天能量,為文只為辯駁,不想浪累時間分享知識。

如果是從十歲左右練功的國術家,大概要從50歲開始做這個功課,但50歲正是一般國術家的高峰期,不但功力正壯,更是開始名利雙收的階段,任誰也不捨得「散功」,一耽誤就到了七、八十歲,開始受罪了。

「散功」如果是真的「散去功力」當然捨不得,但真正的「散功」是「轉化」,把儲存在筋路的能量轉化到「氣脈」,這是習武人與修道人的練功最大差異處。
「修道人」又稱「煉氣士」,他們的鍛鍊無關乎打鬥,他們前期會有類似「八段錦」、「易筋經」的鍛鍊,目的只在伸展筋骨、鬆開關節以利走氣,之後的鍛鍊重點是在滋養「氣脈」,不是「筋路」,所以他們沒有「散功」的問題。

我仍在習武,年資中等,但我以自身操練北派螳螂拳來說,鍊拳本有外耗和內養的問題和功法,兩者並非獨斷「練武人」和「修道人」的分水嶺,而是練武的人,究竟是以名利雙收,沽名釣譽坐獲巨利的心態來面對你的技術,鞏固自己的成見和神話;還是如同修行人般虔誠,紮實的面對自身技術的優劣長短。固然在練武上,我僅是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小鱉三。但是面對技術的誠實和理性,自省和修正,這點牽虛心態還是得有。如果不在乎啥勞子名利,承該老師的文意,還要堅持甚麼,還要捨不得甚麼?

甚至,還要散啥勞子功?

武人「散功」階段就是要走煉氣士的路子,把已經聚集的的能量慢慢轉到氣脈上去,這是「八卦拳」「以氣御力」的階段。

所以強硬蹲低,做些非常卡,很憋扭的動作,長年累積錯誤下來。把身子骨搞壞了,還特別是搞壞練武人最重要的「龍骨」「脊柱」怎麼不去思考問題是錯在哪裡,還是自己繼續錯得當對的教,禍延下一代,然後安慰自己欺矇他人想個「散功」的階段性神聖任務。莊嚴自己人格,高傲自己志業(啊!這是多麼痛的領悟!),延續自己不甚自然,甚至可說詭異的身形樁體教學?

「散功」階段的鍛鍊完全不用「筋力」,所以沒有什麼「對稱勁」、「十字勁」等等「撐筋拔骨」那一套,這時講究的只是一個「立身中正」和「鬆柔」,我認為「鄭子太極拳」就是「散功」拳,在把「筋力」轉到「氣脈」上去,所以沒有「筋力」的人練那套拳只是一般運動,對於鍛鍊筋力有成的人才有大用。

君此等語若遭四川李雅軒、張義敬老師等後輩所見,能不讎呼?我也很懷疑該老師是否有跟佛道門中的練武之人說過手動過武。是否見識過修行人強悍陽剛無匹的身體素質和力量。鬆柔,就等於散功嗎?如同修行人優勢的生活品質(指生活起居、優質飲食導致的身體素質)是否就鍛鍊不出所謂筋力?更何況該老師筋路力量的描述在我看起來錯誤頻仍,實在很難給予稍微正面的評價。

我對於「散功」只了解到這裡,自從腰椎受傷後被逼得不能使用「筋力」,才轉而摸索散功之路,我是自己耽誤了十年,到六十歲才開始,希望能有所體會。
「散功」給我的另一個教訓是,我們前半生累積的專長、成就,到了中年都要丟掉,或轉化到另一個境界,否則都會喧賓奪主的反過來傷害我們。

君不見日本或大陸西南方、甚至台灣東南部山區的長壽村,多的是年近百甚至破百的長者,勞動仍頻下田上山好不快哉。在西方運動領域,也多有50~60歲甚至以上的長者挑戰馬拉松、登山屢創佳績。在退休銀髮生活創造生命的第二春,在這位老師練習武術過60歲的辛的,就是練的東西得基出來的心得技能、甚至功力會成為「喧賓奪主的反過來傷害自己」此等武術練他幹嘛?

好像金庸小說中,公孫止有門閉穴功夫要練個幾十年的,練完只能挨打不會被點穴然後沾點葷腥立馬破解。(你一定覺得好遜幹嘛練?)

若有一門運動練到某種年齡(還是自己練習,不對打的低傷害風險下)練到會被自己培養的技術反嗜,甚至受傷無法練武,這種好特別的武術案例,不值得珍惜並大吹大擂嗎?

當然,對於沒有累積任何「功力」的人就不需要煩惱「散功」了,這樣也不錯吧!

我認真看了全篇文章,最讓小弟讚賞佩服的就是文末這句結論。原來該老師練錯方式練到身體壞掉了,只好改用較為輕鬆的方式,避免身體傷勢惡化,美其名曰:「散功」然後還可抨擊其他認真練拳,善於養生,妥善照顧自己身體沒出問題,到五六十歲功力一把罩打人無數,功力橫絕的老師或武友:「你看你們就是沒經歷,所以不需要煩惱「散功」(說穿了就是傷後復健嘛?很神奇嗎?)

容我照樣照句一下:我是練習某某拳的武友,我很努力站低樁,參加寒訓署訓不分晝夜我都經常站,我可以站很低站很久,可是日前我腳痛無法快走或蹲下,我去就醫。醫生說我膝關節十字韌帶因為長期運動姿勢偏差已經斷裂廢掉了,這輩子可能無法再蹲太低或用力跑步踢人。我思索了半天我找到了答案。我決定放鬆不再進行不合理的低樁運動來增加身體傷害。

我也可以撐場面說,我因為站樁有深厚功力,沒想到這功力喧賓奪主反過來傷害自己,我決定散功,至於你們這些沒累積任何「功力」雜魚,就不用煩惱更高境界的「散功」了。
我很後悔浪費時間評論這篇文章,但僅希望能救得一咪咪,儘管為數很少的武海迷途學子。(本文不針對任何老師及任何武術團體)



6 則留言:

  1. 感謝賜教,尊重你的看法,雖然其中有些誤會,但我不擬爭論,只是其中有兩項錯誤:
    1、我文中並未區分「內家」、「外家」。

    2、「重點是,三練三化,各有階段的道品次地果證。修練者練精化氣足,必得漏盡通,外顯馬因藏相。」這段文字不是我的,請鑑查,謝謝。
    何靜寒 上

    回覆刪除
  2. 感謝回應,針對第二點已將文章修正。謝謝您的寶貴指正。

    本文僅自修自評,不針對團體個人。本無爭論。

    張君豪 上

    回覆刪除
  3. 請問丹道老師還有收徒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如果有需要我可以幫忙詢問,請來信討論看看:sleepman0939@gmail.com

      刪除
  4. 評論很棒,鞭辟入理。

    回覆刪除
    回覆
    1. 您客氣了 我只是一時之慨回文。有眾多不周全的地方,歡迎大家多討論。

      刪除